2021香港历史开奖结果 > 教育教研 > 计划总结 > 姝f枃

2014-2015(下)二年级1班思品教学工作计划(张玉飞)

鏉ユ簮锛   銆浣滆咃細娴忚娆℃暟锛 娆°銆鍙戝竷鏃堕棿锛2015-03-19 00:00

  《品德与生活》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,以培养品德良好、乐于探究、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。教材突出生活性、开放性、活动性等课程的基本特征,选用了许多西部的风景名胜、人文景观,贴近学生生活,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、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的情感。同时,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,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,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。

  一、学生现状分析

 

  二年级这些学生活泼好动,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。这就要求利用《品德与生活》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,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,学会做人,树立班集体荣誉心,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。

 

  二、教材特征

 

  1、生活性。

 

  ⑴教会同学与人相处真诚、互相关爱,融入到团体生活。

 

  ⑵了解环保、绿色的意义,从小做起。

 

  ⑶了解民族节日。学会听、讲、写。

 

  ⑷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,又高于生活,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。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,在发展中生活。

 

  2、活动性。

 

  ⑴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,强调做中学。强调儿童直接参与,强调全员参与。

 

  ⑵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。

 

  ⑶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,老师指导活动,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。

 

  三、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

 

  总目标:培养品德良好、乐于探究、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。

 

  分目标:

 

  1、情感与态度。

 

  (1)教育学生爱亲敬长、爱集体、爱家乡、爱祖国。

 

  (2)珍爱生命,热爱自然,热爱科学。

 

  (3)自信、诚实、求上进。

 

  2、行为与习惯。

 

  (1)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、劳动习惯。

 

  (2)教育学生遵守纪律,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。

 

  (3)保护环境,爱惜资源。

 

  3、知识与技能。

 

  (1)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、社会常识。

 

  (2)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。

 

  4、过程与方法。

 

 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。

 

  四、教学措施

 

  1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。

 

  课程的总目标是“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,乐于探究,热爱生活的儿童”,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。分目标的四个方面“情感与态度”、“行为与习惯”、“知识与技能”、“过程与方法”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。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,改变过去偏重知识、技能学习,忽略能力、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的培养;偏重追求结果,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,全面地、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。

 

  2、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,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“内容标准”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,以儿童的年龄特征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,将知识、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。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:

 

  (1)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,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,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,帮助儿童展开活动。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。

 

  (2)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,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。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,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,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,生活得到充实,情感得到熏陶,品德得到发展,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。

 

  3、教学活动形式多样。

 

 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,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。讨论,资料调查,现场调查,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,操作性、实践性活动,教学游戏,参观访问,欣赏,练习,讲故事,讲授等形式。

 

  可根据具体目标、内容、条件、资源的不同,因地制宜、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。

 

  4、注意与其他学科、教育活动的结合。

 

 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,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,如少先队、班会活动、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,相互促进,资源共享,实现综合教育效益。



         

上一篇:2014-2015(下)一年级6班思品教学工作计划(张润芳)
下一篇:2014-2015(下)二年级2班思品教学工作计划(陈玉琴)

浙公网安备 3305020200030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