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7日,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了2020年青海省国土绿化状况公报。
公报显示,全年完成国土绿化46万公顷(690万亩),其中营造林万公顷(327万亩),草原修复治理万公顷(363万亩)。 人居环境同步改善,创建7个省级“森林城镇”和15个“森林乡村”。
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%,较“十三五”初期的%提高个百分点。 森林蓄积量增加到4993万立方米,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%。
2020年,是青海省大规模绿化行动开展的第四个年头,近四年累计完成国土绿化万公顷(1932万亩)。
在全民义务植树、古树名木保护、脆弱区生态修复等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。
去年以来,青海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“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”重大部署,全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,高质量完成三江源、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,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通过国家评估验收,全面启动青海湖、昆仑山国家公园建设前期工作。 在全国率先启动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和整合优化,将全省109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79处,自然保护地总面积增加万平方公里,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初步成型。
国土绿化持续推进,启动实施国土绿化巩固提升三年行动。 结合黄河流域林草生态保护和建设,高质量实施三北防护林、天然林保护、防沙治沙、退化草地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,大力开展城市周边、农牧村庄、交通沿线、河道两岸高标准绿化,科学研究推进高海拔、寒旱区等困难立地条件区域造林种草。
全年完成防沙治沙万公顷(万亩)含封禁保护万公顷(万亩)。 严格林地、草地、湿地资源审核审批。 全面落实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控责任制,创新推行“双包五联”抓防火工作机制,防控林业有害生物万公顷(298万亩)、草原有害生物万公顷(2255万亩)。 完成全省首次古树名木复壮管护。 进一步强化草原管理,大规模开展草原生态修复,加快恢复草原植被,全面提高了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。 全年完成退化草地治理万公顷(363万亩);深入推进枸杞、沙棘、藏茶、大果樱桃等特色品种标准化、有机化、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。
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达万公顷(万亩)。 依托森林、草原、湿地、自然保护区和国有林场,大力推进森林康养、乡村花海等新业态,建立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家,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。
积极发挥生态工程带动作用,坚持管护就业、生态补偿、务工增收、定点帮扶等一体推进,生态工程吸纳贫困人口用工比例达到30%。
加大生态效益补偿力度,落实森林、草原、湿地、管护岗位等生态惠民政策,直补农牧民各类资金亿元。 新实施45个贫困林场扶贫项目,选派83名林草专家进村入户结对帮扶,6个联点扶贫村全部脱贫出列。 (责编:杨启红、陈明菊)。